標籤

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

關於意大利菜,我們身為廚房佬信手拈來的是.... ----二世祖與窮秀才的飲食心得對談




(水,由古月、黃邪兩人合吹;文,由黃邪執筆而成)

古月,現役二世祖,公家獨子,有車有樓,不愁兩餐。且因家學淵源,愛好讀書,年少時掛名放洋留學,實則精研吃喝玩樂兼行過幾千里路。本可隱身象牙塔,求得終日遊手好閒,不務正業。卻不知為何最終「揸刀搵食」,棲身廚房煙火間,每日揮汗如雨,卻又樂在其中。

黃邪,彈票二世祖,一個曾經風光,卻早己經門庭破落的飲食家族死剩種。自幼輾轉於劏房、板間房與公屋之間的曱甴,沒有甚麼幼承庭訓,卻繼承了祖宗能吃會道的口舌。因為夢想活在象牙塔之中「揸筆搵食」而漂洋過海,當個貧苦留學生。最終以一段「華工血淚史」換來一個應該可以執筆謀生的洋秀才鳥功名,卻依然一貧如洗。及後諷刺地繼續糾纏於廚房裡的杯盤碗碟與刀板油煙之間,置身其中,詭異地不能說樂,也說不上苦。

出身迥異的兩人,曾是十年前同窗,及後走上不同道路,最後卻又殊途同歸於庖廚。日前因有網友文章中以「多油、重味、肥膩」簡單概括意大利菜,引發兩人展開討論,當中有史地,有政治,有典故,也理所當然有一道道佳餚。

討論說不上是嚴謹的學術研究,因為當時沒有書在手,無典可考,兩人俱是信手拈來。但又不至於是簡單的榕樹頭講古、白頭宮女話當年,因為涉獵內容甚廣,且力求精深。始終我們對食這回事,認真而心懷謙卑,也就姑且算作是行內人的體會心得交流吧。

更重要是言談間竟發現,出身自完全不同階層的兩人, 閒庭信步間,如數家珍,竟都很自然地把這一堆歷史地理、政治經濟、有的沒的都記下來了。這決非在炫耀甚麼我們學富五車,我們不是。因為記下凡此種種,其實不會讓我們在香港的生活過得更好,不會幫助我們考過甚麼公開試,也無助於求職上位,更不會賺到錢。更甚者,會因為這些佔用了我們的時間、金錢與心機,致使生活過得更艱難。但我們偏偏就是把它們記下了,是隨口而出,不約而同地一致。

那是不是也證明了,它們還有某種意義上的價值?某種魅力驅使我們去記下來呢?一如古月在討論中所言:「不管你是公候將相、販夫走卒,不管你出身自何階層、何背景,作為人,你就是要食。飲食無小事,因此在食和食背後相關的文化歷史面前,我們只能夠以最謙卑、最謹慎的態度去面對,去了解。」 也因此,把我們兩個作為廚子的行內經驗心得整理記錄下來,與同好們分享,似乎也是我們這些半吊子讀書人應盡的義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